從印刷技術的角度看明代的發展有如下特點:
① 已經發展了多色套版技術;
②制墨技術又有很大進步;
③印刷技術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書刊、報紙、廣告、信紙皆是明代比較有名的印刷品;
④活字版印書也有很大發展;
⑤線裝書廣泛應用。
15世紀德國的谷登堡發明了鉛合金活字印刷,油墨有了改進,用燈黑作為顏料,亞麻油為連結料,用手工將其均勻混合但制成了當時的油墨。但是直到19世紀中葉,科學尤其是化學的進步,使得煤焦油染料以及色彩科學的發展,油墨制造商才能根據用戶需要為用戶制出具有不同色相、明度、不飽和度的各種顏色來。油墨生產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油墨連接料
連接料是油墨的主要組成成分,起著分散顏料,給予油墨以適當的粘住、流動性和轉印性能,以及印刷后通過成膜使顏料固著于印刷品表面的作用。連接料俗稱調墨油。
油墨的流變性、粘度、中性、酸值、色澤、抗水性以及印刷性能等主要取決于連接料,同一種顏料,使用不同的連接料,可制成不同類型的油墨;而同一種連接料,使用不同的顏料。所制成的仍為同一類型的油墨,因它不能改變油墨的根本性能,所以油墨的質量好壞,除與顏料有關外,主要取決于連接料。

油墨“白化”主要是指溶劑中含有水分,印在薄膜上失去光澤,嚴重時色相也會有些變化,其實從材料供應方面分析,溶劑中含有水分的概率倒不是很高,絕1對不含水分是不可能的,所有溶劑的純度總有一定的百分比,印刷過程中使用的溶劑,對水分總有一個寬容度不必斤斤計較。油墨白化的產生往往同使用過程中油墨吸收環境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有關,筆者曾看到一家企業在梅雨季節用新墨印刷,剛開始的2個小時內印品色相沒有變化,但2個小時后,由于油墨逐漸分層,印品失去光澤,要更換新墨才能恢復正常。凹印在使用醇溶性油墨時對環境會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周圍環境的濕度不能太高,否則乙醇會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因此要車間安裝恒溫恒濕裝置,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不超過70%,以避免油墨白化。
您好,歡迎蒞臨得利高,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